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曾幾何時,那條縱貫中蒙俄的“世紀動脈”——萬里茶道,伴隨著遠去的駝鈴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滄海桑田,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備受推崇的新時代,互通互惠、合作共贏的發展浪潮已然勢不可擋。在這個時代,萬里茶道正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獨特的地緣政治價值和廣闊的經貿合作價值,續寫新的傳奇。
萬里茶道
訴說著一段奮斗往事
14世紀中葉,明朝政府為解決邊塞軍糧之需,實行以鹽、茶為中介,招募商人輸納軍糧的開中法。山西商民搶抓機遇,充分發揮北接九邊重鎮、南依運城鹽池的區位優勢,乘勢而上,開展鹽、茶貿易,由此開啟了縱橫商界500年的輝煌歷程。
延至17世紀,中俄開始貿易往來。晉商再一次敏銳地把握歷史機遇,為滿足北方游牧民族和中俄貿易對茶葉的消費需求,利用百年積累的長途販運和鹽茶貿易經驗,通過多式聯運,開拓出一條南起福建下梅,途經湖南安化、湖北咸寧等地,經殺虎口或張家口,北至歸化、庫倫、恰克圖、圣彼得堡的1.3萬公里的南茶北運貿易線路,史稱萬里茶道。
松筠在《綏服紀略》中稱“所有恰克圖貿易商民皆晉省人,由張家口販運煙、茶、緞、布、雜貨,前往易換各色皮張氈片等”,1840年俄國人曾記載稱“與我們做生意的中國商號總共可達70家,其中50家在張家口,20家在山西,所有這70家均是山西人”,可見晉商當時在萬里茶道和中俄貿易中的壟斷地位。
萬里茶道是一條溝通歐亞大陸的貿易之路。這條商道以茶葉為大宗商品,同時兼營絲綢、陶瓷、棉布、糧油、鐵器、藥材、日用雜品、毛皮、牲畜等,運輸業、服務業配套發展,沿線各域互通有無、互利共贏。
晉商的足跡見證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盛況和邊邑“駝馬穿梭,不知其數”的繁華,不僅密切了發達商埠與偏遠邊疆的聯系,還搭建起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橋梁。晉商商號和票號經營業務多樣化和跨地區經營的特征催生出類似“子、母”公司式的“聯號經營”模式,將市場內部化,達到消除由于市場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降低交易費用的目的。
茶路貿易的繁榮,不僅是茶道經營主體商人們的智慧與開放造就的,更是以和平共贏的方式發展國際貿易的結果。但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讓中國茶商處于不平等貿易的下峰,茶商沒有悲觀示弱,一方面引進水壓機、氣壓機,改進加工方法,另一方面積極向政府申請降低不平等的茶稅,同時還獲批深入俄國腹地開辟市場。這種自強不息、勇于開拓的精神,穿越歷史,綿延至今。
萬里茶道
承載著合作共贏精神
萬里茶道是偉大的,也是輝煌的,它是中蒙俄三國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
這是一條歷經艱難險阻、充滿開拓精神的英雄之路。在茶路所經過的大小河流、崇山峻嶺、漫漫草原、荒漠戈壁,都能深切感受到幾百年來各地商人的勇氣和膽略,萬里茶道是這些開拓者和經營者冒著生命危險開拓出來的。
一塊茶磚從采摘、加工運輸到銷售,歷經千辛萬苦,肩挑、車推、船載、騾馱、駱駝運、牛車拉,轉換多次才能到達飲茶人的手中。其間,雨雪雹災、猛獸襲擊、盜匪搶掠、缺糧斷水等情況時有發生,可以說萬里茶道是一條灑滿鮮血和汗水、充滿荊棘的探險之路,書寫了先輩們不畏艱難的創業故事。
萬里茶道也是各國友好合作的和諧之路,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友好交往,極大地促進了國家間的友好往來和相互了解,為當今中蒙俄之間的友好合作和歐亞地緣政治發展,乃至世界和平奠定了良好的歷史基礎。
萬里茶道還是一條民族交融、文明傳承的文化之路。在進行經濟貿易的同時,文化的交流也潛移默化地進行,語言、文學、藝術、建筑、習俗、禮儀等文化相互融匯,共同發展,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供后人研究、挖掘和傳承。
萬里茶道同時也是一條景色優美、文化厚重的國際旅游之路。廣袤浩瀚的地域空間資源,不同地域和氣候造就的一處處奇特的山水風光,茶道先輩留下的文物古跡、文化遺址,異國情調與民俗風情,包括對茶文化的情結,都是珍貴的旅游資源。
過去10年間,萬里茶道先后被列入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等,2019年被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21年底又被列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
萬里茶道
展現著攜手復興氣象
當今,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蒙俄三國攜手合作,共同努力實現偉大的萬里茶道復興,對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萬里茶道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維東認為,實現萬里茶道的復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經濟上密切合作,互利互惠,協同發展;政治上求同存異,睦鄰友好,和平發展;文化上拓寬渠道,創新繁榮,融合發展。
萬里茶道鑄就的輝煌是實現萬里茶道復興的深厚歷史基礎,當前中蒙俄三國的睦鄰友好關系是實現萬里茶道復興良好的政治基礎,中蒙俄三國分別提出的倡議、發展戰略及近年來推進的合作項目是實現萬里茶道復興扎實的經濟基礎。
張維東認為,實現萬里茶道復興的偉大目標,當前應該重點在幾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在中蒙、蒙俄邊境地區以及主要節點城市建立自由貿易特區,本著互利互惠原則,擴大商品流通,滿足人民生活多樣需求,同時增加政府收入。二是三國聯合,從資源調查和保護入手,共同推動萬里茶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缺少任何一個國家對萬里茶道來說都是不完整的,申遺也是無法成功的。三是積極拓展渠道,擴大政府和民間的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場所和設施,通過文藝表演、文化展覽、產品展銷、網絡傳播等交流活動,逐步實現文化認同和相互借鑒運用。四是大力發展三國間國際旅游合作,依托萬里茶道豐富的文化與自然遺產資源,推出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和線路,簡化簽證手續,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共同發展。
晉商于明清各大商幫中獨領風騷,開拓出萬里茶道這般宏大的國際貿易商路,不僅是憑借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勇氣和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敏銳把握機遇、創造性落實國家政策。晉商的資本積累得益于明朝推行開中法,晉商的票號輝煌得益于清朝開放邊境貿易,國家政策支持與自身努力奮斗相結合,成就了晉商“稱雄商界500年”的歷史傳奇。
當前,我國大力推動“中部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山西將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決策部署,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從開拓萬里茶道的歷史傳奇中汲取彎道超車、換道領跑的智慧,矢志不渝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續寫出萬里茶道新的傳奇,讓“匯通天下、利通天下、義通天下”的盛景在三晉大地重現。(郝宏)